公司名称:北京中首精滤科贸有限公司
联系人:苏晓敏
联系电话:010-83386101
传真:010-83386101
E-mail:zhongshou08@126.com
地址:北京市丰台区长辛店镇辛庄村68号
中坤联生态研究院承担的国家公益性行业(农业)科研专项“秸秆主流组分分离与资源化高效利用项目(编号200803033)”的“玉米秸秆高效生态循环利用模式”、“种养结合循环利用模式”、 “非热灭菌秸秆食用菌循环利用模式”等案例,属于以“自然循环经济”、“主动循环经济”为特征的中国特色循环经济,具有较强的生命力,可以标本兼治地同时解决诸多农业与环境难题。进一步扩大推广应用直至全面推行,秸秆焚烧主体层面上的难题将随之迎刃而解。
食品安全问题频发,让人忍不住想问,以前为什么没有?
古代人的食物怎么来的?
我国古代形成的集经济效益、生态效益、社会效益于一体的农林牧鱼复合经营模式种类颇多,珠三角地区在唐代就形成了生态农业的“桑基鱼塘”模式,明末清初浙江嘉湖地区的“农-桑-鱼-畜”相结合的“农田生态平衡模式”,已达到了非常高的水平。石元春院士认为,“在可再生的生物质闭合式的物质能量循环基础上,与自然和谐并可持续的这种人工生态系统(农田生态系统),与自然是完全相适应的。”
现在为什么不适应?
难道科技越发达,农业体系越落后了吗?为什么现在我们的种植养殖体系即不能适应自然,又不能安全生产?
从自然生产来说: 粮食生产实行稻麦一年两熟,并在冬季插入紫云英绿肥、蚕豆等,其他肥料来自猪粪、河塘泥等。枯桑叶先被用为羊的饲料,而后产生的羊粪被用作草鱼的饲料,草鱼的粪便又成为鲢鱼的饲料,而最后鲢鱼的粪便连同淤泥一同又成为桑地使用的肥料。在这个过程中,原为废物的枯桑叶经过了多次利用,最后变成肥料,然后又开始新的一轮多次利用。此外,桑地生产出来的桑叶是蚕的饲料,而蚕产生的粪便(蚕沙),又是一种优质肥料。农民通常把蚕沙与蚕吃剩桑叶梗、垃圾加入畜粪,一同下窖沤熟,制成混合肥料,施用到田地中。这又形成了另外一个再利用的过程。
把粮食、蚕桑、鱼菱、猪羊等的生产组成一个非常密切的互相支援的食物网,使各个环节的残废部分都参加有机质的再循环,人们从中取得粮食、蚕丝、猪羊肉、鱼虾、菱角、羔皮等动植物产品,而没有什么外源的能量投入。
为什么不能回归天然种植?
从诸多危害角度来讲,既然已经造成如此后果为何不能回归天然种植,诸多农业科学家们对回归循环农业,有各种样的学术论证,和方法探索。回归天然种植究竟难在何处?
天然种植并非让种子在土壤中自生自灭那样简单,天然种植用人工的方式除草,除虫,防病,施肥(动物粪便农家肥),每亩投入的劳动力价值大大的超过使用化肥农药的价值,天然种植的亩产量远远低于现代化种植。高投入,产量低,符合自然条件却不符合经济条件。
从养殖业来说,个体农户的从散养已经发展到集中养殖,如果说提升增长速度是对经济的追求,但是防控疾病确实无法避免的养殖困难。 生产力是推动社会进步的主要原因,生产力后退在任何社会都是不可能出现的。
在不少农业科学家的学术报告中可以见到呼吁国家投资的口号,中国这么大的面积这么多的人口,仅仅通过国家大规模的投资是否可以改变中国的农业状况?